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集体备课,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于10月21日在弘文楼246教研活动室开展了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熊玲主持召开,教研室全体老师参加会议。此次备课会围绕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主要讨论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思想(以下简称“民本思想”)的精华融入到这一章教学内容之中。
首先,张熊玲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标识,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其次,老师们关于如何将民本思想的精华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展开了热烈讨论。部分老师作了重点发言,如李世凯老师认为,要从历史的角度深刻把握民本思想演变的历史脉络,明确民本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源泉。同时,要把握民本思想中蕴含的重民、爱民、富民、顺民、安民的价值理念。游俊花老师认为,要凝练不同历史时期反映民本思想的经典故事,从故事原文、故事来源、故事解析三方面深度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张力民老师认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研究,打造一支同时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底蕴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厚功底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最后,张主任进行了会议总结。一要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典籍,把握民本思想的思想精华;二要准确把握本章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从理论、历史、现实角度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内容、现实要求和目标价值。三要运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等教学方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
(文/ 张熊玲)
初审:高杨族 复审:徐涛 终审:邓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