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教学运行

教学研究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开展“AI时代‘原理+文化’教学模式创新”专题教研活动(9月)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5-09-29

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政课教学创新路径,2025年9月29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教研室于弘文楼242教室联合举办了“AI时代‘原理+文化’教学模式创新”专题教研活动。活动由“原理”教研室主任胡丽美老师主持,与会教师围绕主题深入交流、畅谈心得、共商困惑。

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系统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近五年来的建设成效。该课程始终坚守立德树人“主渠道”使命,立足“意识形态性”“育人本位”与“因势而新”三大核心特征,依托“知行合一”“因地制宜”“避虚就实”三大实施抓手,贯彻“学生中心、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铸魂为重”四大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多样化教学”、“一体化协同”、“小案例融入”和“混合式教学”等有效方式,逐步构建了“原理+文化”融合教学模式,并初步制作完成了一批“原理+文化”AI微视频,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精神境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与会教师也直面当前模式中存在的挑战,如“教学贴近性不足”、“文化资源转化效率不高”、“教学资源形式较为传统”以及“AI技术应用存在瓶颈”等问题。

为此,教研室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活化、技术赋能、知行合一”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思路。未来,“原理”课程将持续深耕内江本土文化资源,涵盖糖文化、家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范长江新闻文化等,从中挖掘、提炼并转化思政元素(例如从非遗“蜜饯”技艺中凝练“工匠精神”);积极引入生成式AI、VR/AR等低门槛技术工具,推动教学资源实现动态化、数字化转化;继续完善“线上探究+线下实践”混合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借助AI技术,将理论认知与文化体悟转化为数字故事或虚拟场景,使其从知识的聆听者转变为内容的讲述者与文化的实践者。这一过程旨在通过技术赋能,推动学生在创造中深化理论认知,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筑牢思想根基、涵养家国情怀。

此次教研活动进一步凝聚了改革共识,为下一阶段深化“原理”课程建设,打造理论深度、文化温度与技术效度有机统一的示范性课程指明了发展方向。

(图/胡丽美 /胡丽美)


初审:刘德会 复审:谭安富 终审:邓小明


下一条:我院组织学生在思政课堂集中收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大课​